A04版
    本報訊(記者 閆碩)“我來看看有沒有適合自己打工的地方……”國慶節前,長春市雙陽區雙營子回族鄉魯家村人力資源市場人並不算多,9月29日10時許,村裡23歲的男青年小張還待在村人力資源市場,看著電子屏滾動的招聘信息,碰到感興趣的信息,用筆詳細記錄下來聯繫方式,“找工作離家近了,想出來就出來!”他說。
    家門口的人力資源市場
    雙陽區是全省農村就業制度綜合改革試點單位之一。魯家村人力資源市場是在2013年全省農村就業制度綜合改革背景下建立的,建築總面積為300平方米,綜合服務廳、培訓教室、辦公室三個功能區俱全,綜合服務廳還設立了職業介紹、合同簽訂、保險辦理、職業培訓四個服務窗口。
    魯家村今年第一季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人數1209人。
    “以前,這裡的人力資源市場在雙陽城區。”雙陽區就業服務局副局長郭慶林介紹,改革之後,魯家村等三個村級人力資源市場建立,並形成了半小時就業服務圈,農民出家門以後,在半小時之內,就能找到一個能夠提供就業服務的平臺,廣大農民,享受到了與城市居民一樣的公共就業服務,建立村級人力資源市場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解決群眾服務最後一公里問題。
    據瞭解,自2006年至今,雙陽區1288個社都建立了社信息員隊伍。
    菜單培訓 群眾點單
    你需要什麼樣的培訓?對培訓有什麼意見?
    除了人力資源市場,雙陽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城鄉勞動者素質大培訓工作,還積極採取“菜單培訓”模式,推進大培訓工作開展。
    “菜單培訓”就是一方面根據群眾需要擬定培訓菜單,培訓機構根據菜單組織培訓,另一方面,培訓部門出示培訓菜單,由鄉鎮,街道群眾選擇培訓內容,兩種菜單,雙向互動,共同選擇,增強了培訓的針對性。
    今年從5月到7月份,雙陽區發放培訓征求意見菜單780份,確定培訓菜單15個,根據培訓菜單,共開展針對性的培訓活動達到100餘場。
    郭慶林介紹,從2014年開始,每年培訓城鄉勞動力要達2.55萬人次以上,力爭三年時間,使8萬人次以上的城鄉勞動者接受不同程度的素質提升培訓或技能培訓。
    位於雙陽區奢嶺街道的一家有機果蔬基地,多年務農的新興村農民王秀華正在西紅柿大棚里忙碌著,可以說她已經從傳統的農民變為農業產業工人。
    2010年,王秀華家的一公頃地經過土地流轉成了有機果蔬的種植基地,憑藉原本會些種植技術,再加上基地的培訓,她和愛人很快轉變成了產業工人,每月每人2600多元的工資,再加上土地16年承包經營權每年1萬元的租金,收入一下子比原來增加了幾倍。此外,她家原有85平方米的房子自選換成了75平方米的樓房,剩餘的10平方米以每平方米3500元的價格返還現金,日子別提過得多有滋味兒了。
    為促進就業,加快轉移農村勞動力,增加農民收入,雙陽區在經營形式上,實行土地租賃,農民入職,按勞分配的經營模式,每公頃土地每年一萬元租賃費,租期16年,土地租金一次性給付,在租用當地農民土地的同時,安置當地農民就地就業,公司還為他們繳納五險一金。
    很多農民開創自己的新天地
    農村公共就業基礎建設滯後、城鄉均等化就業制度不健全等問題,一直是制約我省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就業,農民脫貧增收,農村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瓶頸。為促進轉移就業,近年來,我省動員全社會力量,不斷探索建立城鄉平等的就業機制,去年6月份,雙陽區被省人社廳確定為全省農村就業制度綜合改革試點單位之一,雙陽區把農村就業制度綜合改革試點工作納入了全區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試點工作上升為全區發展戰略,為農民提供最優惠的政策、最優質的服務,創造最良好的環境,使很多農民開創了屬於自己的新天地。
  (原標題:村裡建起了人才市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h32khgvk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